时间:2022-10-10 16:19:41 | 浏览:11599
近日,陕西榆林横山区多个村的村民反映,2014年,政府要求横山区撤并160个800人以下的行政村庄,直到2018年才开始行动。在撤并过程中,又由于种种原因,有36个行政村没能撤并。最关键的问题是,陕西省民政厅已经撤销了这36个村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,导致这些村成了没有证件的“黑户村”。
由于没有获得省厅的认可,这36个村委会无法刻制公章、不能开设银行账户,村民办理社会事务时,也无法进入省市各级软件平台,影响了36个村的村民正常的生活和事务的办理。如此并村,问题出在了哪儿呢?
横山区尚有36个行政村没有撤销
每个村庄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
按照2014年榆林市委办、市政府下发的《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》要求,横山区应当撤并160个800人以下的行政村,保留201个行政村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横山区尚有五龙山村、石老庄村等36个行政村没有撤销。横山区殿市镇党委书记冯志金介绍,这是上级的决定,他们必须做。
冯志金:“这是省上的决定,我们执行上面的政策,800人以下的全部要并,而且小村要并大村,上面也有指标,必须要完成。因为现在村上每个书记、主任都占着国资,所以一个村上两万块钱的经费,省上的政策也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,进行撤并。结果我们现在有237个村,按照省上的任务还没有全完成。”
必须做的任务,为何还有36个村庄没有完成呢?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每个村庄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。
没能撤并的石老庄村村民石培军告诉记者,2014年撤并前统计人数时,村里人口虽然不足800人,但十分接近,随着这几年人口增长,2018年撤并工作开展时,人口已超过800人,不符合撤并要求,被横山区保留了下来。但是,陕西省民政厅已经按照之前的政策,撤销了石老庄村的社会信用代码,他们如今成为了“黑户村”。
石培军:省民政厅2014年出的文,那个时间我们人口不到800人,2014年的时候,我们是790人。去年2018年5月份的时候并村的,我们实际人口就超过800人,并村以后,从县上到乡镇把我们石老庄村就保留下来了,没合并。
记者:但是省里面你们就没了吧?
石培军:没有了。
记者:就是说省里面的指标让你们消失,但区里面又知道你们人是多的,不让你们消失。
石培军:嗯。
除此之外,36个无法撤并的村庄中,有部分村是当地经济、文化的中心地域,甚至已被纳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。横山区政府认为,一旦撤并,会对整个区的乡村规划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记者走访五龙山村时,村主任吴士义告诉记者,当地的法云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,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,并已经进入程序,村民们都希望以后可以借助旅游资源,帮助村庄致富,但现如今由于和旁边的白家湾村并村问题,各个政府机构对于五龙山村处于“半认半不认”的状态,导致景区申报、美丽乡村建设、古村落保护等项目都难以进行。
吴士义:主要是有一些项目上,从申报AAAA级景区、美丽乡村、古村落保护其它这个项目上起到了很大的影响,人家上边是半认半不认的状态。
记者:现在就卡在中间了?
吴士义:现在就是卡在中间了啊,有些单位认可我们五龙山,有些单位现在就不认可。现在组织部就不认可我们了,就成了白家湾了,现在好像是扶贫办也没有五龙山了。
没合并的,成了黑户,合并的村落,也并非一帆风顺,横山区张沟村2018年成功被合并进了旁边的贺甫洼村,但村民告诉记者,合并之前,去村委办事,走路才需要半个小时,而与贺甫洼村合并后,骑摩托都得用1个小时。记者随后在地图上发现,张沟村与贺甫洼村的直线距离虽然看起来并不远,但由于陕北山路崎岖,交通不便,看似很近的距离驾车却需要20多里路。
村民:都不方便,全村都不方便。党员学习,队里开会,可是现在路远了没办法。
记者:去那儿得多长时间?
村民:骑摩托来回大概一个多小时,贺甫洼本身要有20多里路,来回就40里。合村之前我们就在张沟办,3公里半,一般农村人步走的多,步走要半个多小时。贺甫洼步走的话,20多里路,就得6个小时来回。
横山区民政局称多次与省厅沟通
撤与不撤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
横山区民政局对此表示,2018年7月,民政局已向陕西省民政厅打报告请求保留这36个行政村,但如今一年时间已经过去,他们多次与省厅沟通,可撤与不撤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。
横山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孙柳:前一段时间到了省民政厅,和他们出了个文件联系了一下,就是横山区存在这个问题,然后和他们沟通了。我又去区委组织部然后对接市委组织部,联合市委组织部、市民政局联合再出文件,然后上报省民政厅。
记者:这个不都是去年上报的吗?一年了,都还没有一个定论是吧?
孙柳:上报了以后,省厅好像没有解决的方案,然后今年又跑了几趟,现在正在对接这个事。
记者随后来到了陕西省民政厅,民政厅的工作人员表示,他们并没有收到过横山区民政局的这份报告。
民政厅工作人员:“他们本身给我们这个文的程序就不对,你有困难你得跟榆林市委市政府说,36个合不了,榆林市委市政府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往上反映,逐级请示。当时下任务是市委市政府给他们下的任务,因为镇村合并是属地管理,而且这个撤并比例它是省两办下的文,不是民政厅下的文,报告的时候得跟省委省政府报告,当时为什么不提出来,当时怎么跟省委省政府写的报告啊。”
记者查阅了当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文件,发现在2014年就已经明确告知,要求陕北地区撤并800人以下的小村和空心村,建立大村或中心村。撤并比例不低于陕北现有村的45%。当记者再次追问横山区民政局,为何到2018年才开始行动时,对方表示是由于距离、文化等问题未能完成合并,之后会和相关部门继续沟通。
记者:省厅的意思是你们这个文件出的不规范。
孙柳:就是不规范,然后对接了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,他们又联合出个文件,然后上报省厅。
记者:这个事是他们2014年推的,而且2014年也是榆林市应该来确定和做的,咱们2018年的时候刚做完就又给他们打了一个这样的文件?
孙柳:目前正在对接这件事,当时它有客观原因,一个是村与村之间距离太长,二是有遗留的历史问题,有很多原因。
陕西省2014年提出的要求,为何横山区2018年才执行?执行之后虽然实际上保留了36个行政村,可是村子的组织机构代码都被撤销了?造成目前的局面,又该如何解决?事件进展,将继续关注。
本期编辑 邢潭
一、1951年6月16日陕西军区步兵独立第五团,归榆林军分区代管6月陕西军区撤销独立第二师,将步兵第四团部分人员和师部调拨咸阳编入抗美援朝部队,第四团三营编为骑兵大队,其余各营与第五团合编为陕西军区步兵独立第五团,归榆林军分区代管。此时,军
1月7日上午,榆林市横山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,决定任命贺建湘、付振为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。贺建湘从横山区政府网站显示信息来看,贺建湘是横山区委常委、区政府常务副区长。1969年12月出生的贺建湘,是清涧县人,1990年7月参加
“花梨”一词在清朝和清朝的《西洋朝贡典录》中就有记载。清代大量采用了新品种的花梨木,为了将其与过去的品种区分开来,称为“黄花梨”。 在明清两代鼎盛之时,黄花梨价值连城。据古籍记载,明朝一张黄花梨子的价值是十二两银子,那时候一个丫环的价值,连
今年8月底,海口一村庙的黄花梨八仙桌被盗,八仙桌重达百斤,有上百年历史,价值36万元。一周后,迫于法律和舆论压力,嫌疑人将已经拆分的八仙桌送了回去。后来,警方成功将两名盗窃八仙桌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到案。这起案件一度轰动一时。如今,海口琼山区红
大量珍稀树种被违规砍伐无人来管,记者举报遭遇“灵魂拷问”、让护林员调查案件却被要求支付其劳务费……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细节源自7月4日晚央视播出的《焦点访谈》。在节目中,海南五指山市大量未成材黄花梨被明目张胆的偷砍滥伐,就连野生黄花梨也难逃厄
黄花梨还要看它的品质以及它的来源,具体的雕刻程度等综合价值来看,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话“黄金换木头”,这件事在网上发生过,确实发生过。是在07年的时候,有一家红木公司推出一个活动,你家里面只要有海南黄花梨做的木头,无论是啥,无论做成了什么,1
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12月22日消息(记者 李波)12月21日,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委会西湖村村民黎先生反映,一张锁在宗祠里黄花梨桌不见了,其称该桌为祖传之物,估价不菲。经村民报警,辖区红旗派出所已受理该案,展开调查。黎先生
导读: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,发现他家的家具古朴古香,淡雅别致,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,一问之下才知道,这些家具是一种珍贵的木材,这种木材叫黄花梨,也有人叫它海南黄檀木,这种木材的最珍贵之处,就在于它生长速度缓慢,木质坚实,花纹漂亮,而且还散发
许多小孩年纪轻轻眼睛视力就出现了问题,不注重对眼睛的保护很容易患上近视眼。近视眼是常见的眼部病变,常常会导致患者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。保护视力要用娃娃抓起,许多人对保护视力应该在怎么做并不清楚,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应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视力。1、养
近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状况,患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靠近患者的物体,但距离较远的物体模糊不清。当患者的眼睛形状导致光线不正确地折射时,会发生这种情况,将图像聚焦在视网膜前,而不是视网膜上。近视到底是怎么回事?近视可能逐渐或迅速发展,在儿童期和青春期